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

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

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

【Yahoo新聞報道】根據 2021 年人口普查,本港約 34000 名兒童居住劏房,長期面對狹窄的居住環境,以及學習支援上的匱乏,容易對他們的學業、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都大、公共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協 2023 至 24 年就有關問題研究,今日(7 日)公布研究結果。調查發現,近四成劏房學童認為家中缺學習空間,逾四成認為缺遊玩空間,其抑鬱水平亦明顯較高。

39% 學童嘆家中缺學習空間 需臥床做功課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 2023 至 24 年展開研究,探討香港劏房居住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研究以問卷訪問 1032 名小四至小六學生(包括劏房及非劏房住戶),亦與 54 名兒童進行深度訪談。

結果顯示,近四成(39.1%)劏房學童認為家中缺乏學習空間,逾四成(43.9%)認為缺乏遊玩空間,問題較非劏房學童兒童嚴重(28.6% 及 27.3%)。42% 劏房學童認為居住環境的擠迫程度嚴重,另有 19% 認為噪音問題也同樣嚴重。

部分劏房兒童於訪談中提及,家中沒有自己的睡床或角落,學習和活動須在睡床上或餐桌進行,學習物資亦經常需移動或丟棄,活動選擇極為有限。就讀中一的「阿豪」與母親居住深水埗約 100 平方呎的唐樓單位內,由於生活環境狹窄,阿豪需趴在床上溫習,光線不足亦讓他難以看清課本上的文字。母親提到,劏房電費每月可高達 200 元,為了節省電費,即使正值炎夏也不能長開冷氣,所以兒子每日放學後都會選擇留校完成功課,偶爾也會去麥當勞溫習。

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
部分劏房兒童指,家中沒有自己的睡床或角落,學習和活動須在睡床上或餐桌進行。 (AP 資料相片/Kin Cheung)

較多劏房兒童患抑鬱 情緒症狀出現率較高

心理健康方面,受訪兒童接受情緒評估,結果顯示兒童若認為家中缺遊玩空間,其抑鬱指數較其他兒童高 16%,情緒症狀及行為問題的出現率亦分別高出 40% 及 10%;兒童若認為家中缺學習空間,對生活的滿意度亦低於其他兒童 15%。多位受訪兒童表示,長期在狹小空間中生活,容易產生無助、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部分更出現親子關係緊張或家庭衝突。

全職家庭主婦 Angel 與就讀中二的兒子亦住於深水埗約 100 平方呎的劏房內,兒子本身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但劏房內活動空間有限,兒子居住一年後也患上了社交焦慮。他們兩人睡「碌架床」,Angel 在床上翻身時也會吵醒兒子,令兒子煩躁不滿。由於 Angel 持雙程證來港,無法申請公屋,亦不知如何改善兒子的生活環境。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應針對劏房住戶中的不同弱勢社群,如清貧兒童、新來港人士等展開深入研究,制定更精準的扶貧政策,並深入檢視劏房學童的成長需要,為他們提供相應服務支援。

第二階段研究亦會繼續追蹤同一批學童,分析他們升中及居住環境轉變等因素對其心理健康及學業表現等影響,並進一步提出更具體的政策建議。

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劏房學童四成缺學習及遊玩空間 趴床溫習光線不足 患情緒症狀較其他學童高 40%︱Yahoo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公布研究結果。
Share
Related News